院内要闻

贵州大学李振华教授等一行来我院交流研讨
贵州大学李振华教授等一行来我院交流研讨
发布时间:2023-12-15

水稻种植生产过程中,存在诸如苗弱、病虫害等问题。种子丸粒化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解决这些问题。该技术不仅能够提高水稻抗病虫害能力、增强抗逆性、适应机械化种植等,还可以节省人力和物力。为此,我院于12月11日特邀请了贵州大学种子丸粒化专家李振华教授、中车贵阳公司新产业发展部书记王小军、刘刚三人来我院共同探讨解决此项生产难题。陪同领导有院长朴洙满、玉米所所长董本春、植保所所长李晓光以及部分水稻所、植保所科技人员。

朴院长对贵州一行人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,并对我院科研情况进行了简要介绍。随后,李振华教授针对种子丸粒化包衣理论教学,从行业背景和丸化产业化实践两个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。他强调,“现代农业一直遵循高产、优质、高效、生态、安全的要求发展。”如同一粒粒饱满的种子,高效播种需要让种子变大、变强和变规则,以便于机械化。正如袁隆平所说:“一粒好种,千颗金果。”丸粒化技术可以使农民使用更省心放心的种子。接着,王小军部长从商业角度分析了种子丸粒化的商业前景。他表示,种子丸粒化技术是一项应用前景广泛的新技术,目前许多种子丸衣剂的研制仍处于空白阶段,因此我们还有许多工作要做。他相信在不久的将来,我国的科技人员将突破各种技术难关,使其在我国大规模发展。最后,我院科技人员就丸粒化相关问题提出了许多疑问并展开了热烈讨论。


       朴院长对此次研讨会进行了总结,他说:“听了贵州两位专家对丸粒化详细的介绍,我认为随着农业现代化的发展,特别是机械化播种与精密播种技术的不断发展。”加快国内种子丸粒化加工技术研发与应用已势在必行。希望通过今天的研讨,我们多方合力,将我院水稻种子丸粒化这个项目稳而有序地推进。

版权所有:通化市农业科学研究院
地址:吉林省梅河口市海龙镇    邮编:135007
电话:0435-4715158 传真:0435-4715158
 吉ICP备14001436号

  • 视频号二维码

  • 快手二维码

  • 抖音二维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