为全面总结过往一年工作、凝聚力量,深入谋划 2024年工作,确保开好局起好步。我院于 2 月 1 日,召开了 2023年度工作总结大会。全面总结 2023 年各项工作完成情况,对工作中存在的不足进行认真深刻复盘,并研究部署 2024年重点工作。党委书记、院长朴洙满出席会议并讲话,副院长曹国鸿主持会议,全体职工参会。
会议指出,2023 年在全院职工的共同努力下,各项工作稳中求进,基本实现了预期目标。
全年共申报科研项目 15 个,经费共计 295 万元。其中国家项目 2 个;省级项目 9 个;市级项目 4 个。通化市人才团队项目 2 项;通化市科技发展项目 3 项,获批 3项。与九圣禾、清原农冠、吉林省金谷种业等 10 余家企业合作,开展育种研究、品种试验示范推广、引种鉴定等项目。全年获得奖项 4 项,其中食味金奖 2 项;吉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1 项;吉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1 项。发表科技论文 10 篇,分别在《作物杂志》《大豆科技》《北方水稻》等期刊杂志发表。获得 2023 年吉林省高素质农民省级实训基地认定。获吉林省“科创专员”人选 1人,人才收入倍增计划 1 人,双创先锋 1 人。共审定品种 11 个。其中水稻 6 个,玉米 4 个,大豆 1 个。获得植物新品种保护权 17 项。其中水稻 8 项,玉米 9 项。创新性研究取得新突破。水稻航化直播亩产突破 624 公斤。入选吉林省主推优良水稻品种阵型品种 4 个。建立南北学苑公众号,实现了由经验交流向资源交流的转变,目前已汇集全国优异种质资源 300 余份进行组配。优质食味米、鲜食玉米、功能米等研究受到了农夫山泉等企业的关注。植保方面拓展到了对稻杆蝇危害的相关研究,同时开展了水稻丸粒化、火山岩肥料基质等研究并与相关企业开展产业化探索。全院成果转化收入共计 242 万元,其中转让水稻品种经营权获得 30 万元,科企合作争取项目经费 165 万元,新开发品种 11 个,创收 47 万元。
学术交流更加积极主动。邀请彭云良、贺兵、黎裕、石杰等 20 余名业内大家和领导到我院开展培训交流,分享经验;多次参加了全国玉米育种会议,到吉林省农科院、辽宁省农科院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等单位参观学习;开展院内比武、科研总结大会等活动,为科研人员提供学习平台,提高专业技术水平。农业科技服务有力有效。联合示范县举办培训班 33 期,培训农技人员及农户 3374 人次。对科技推广人员和粮食种植大户进行技术培训 33 余次,共培训 2700 人次以上。利用快手、抖音、视频号等自媒体做了 52 期知识小讲堂、新品种宣传视频。
会议要求,2024 年全院干部职工要认真贯彻落实好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中央、省市农村工作会议的具体部署,坚持稳中求进,以成果转化反哺科研,以成果转化推动农科院高质量发展。一要明方向。进一步明确新时代新征程上农科院的职责使命和战略方位。明确科研主攻方向和选题;不断提升创新意识,积极采用先进的研究方法和技术手段,打造属于自己的特色品牌,努力产出“人无我有、人有我优、人优我精”的科技成果。二要聚合力。汇集资源、凝心聚力在重大任务攻关上努力实现新突破。发挥资深科研人员在科研团队中的领衔作用,汇集最精锐的力量协同打好创新攻坚战。三要育人才。加大力度、持续加强人才自主培养、引进和交流,支持青年科研人员参加重点院所、机构组织的学术会议、挂职交流等,让更多的年轻科研人员健康成长、脱颖而出。